✨市場雞蛋百百種,今天小編來教你怎麼挑怎麼選 ✨
第一關:外部觀察,適合在外簡單又迅速的方法!
1. 摸摸看
小編報你知:「新鮮的雞蛋是厚且光滑的表面喔!」
一直以來所謠傳要挑粗糙的蛋其實都是錯誤的。會造成蛋表面粗糙是因為雞隻體內鈣質不足所導致蛋殼不均勻的表現!! 😱
這樣的情況常出現於老母雞跟病雞身上。像小編家裡的雞蛋若放太久也會有蛋殼變薄,出現斑點狀的透明的現象。這也是一個很好辨認的特徵喔!
以下圖為例,左邊是粗糙表面,右邊則是新鮮的光滑表面。
左邊的雞蛋小編就不建議挑選!
2.搖搖看
小編報你知:「晃動太明顯的蛋是不新鮮的蛋!」
雞蛋本身沒有密閉,是充滿細孔的。
當雞蛋放得越久,內部的水分就會蒸發越多,造成氣室變大,搖起來便可以感受到整顆雞蛋內部在晃動。下次遇到搖起來晃動特別大的蛋,千萬不要認為是有小雞在裡面喔~🐣
第二關:內部觀察,料理前再檢查一次。
1.層次分明
小編報你知:「新鮮的蛋會明顯分成三層!」
最內層為飽滿的蛋黃,再來為略透明的輕蛋白跟完全透明的蛋白。
這才是一顆快樂蛋該有的樣子喔!
2.觀察繫帶
小編報你知:「若繫帶還保留便是新鮮的雞蛋。」
停停停!你還再把這個白白的東西挑起來嗎?繫帶可是雞蛋新鮮的象徵呢!
卵繫帶富有唾液酸,不僅可調節人體生理、增加免疫力,同時也可加強大腦發展,對嬰兒時期成長發育非常重要。
3.蛋黃的圓潤度
小編報你知:「蛋黃飽滿才是新鮮的蛋!」
新鮮的雞蛋蛋黃膜會較有彈性。
大家可以試試看家裡的蛋黃拿不拿得起來,或是可以使牙籤插而不破。
當然小編還是得提醒大家,
要先洗手,才不會讓母雞媽媽辛苦產下的蛋被浪費喔!
4.血點?肉點?這東西正常嗎
小編報你知:「正常!血點跟肉點皆是正常狀況喔!」
血點的形成來自於母雞媽媽在蛋黃形成時毛血管破裂,並不存在安全問題!
血點常出現於蛋黃表面,只影響於視覺體驗,不影響健康喔!若遇到將其去掉即可。同時血點也可辨別雞蛋的新鮮度,若血點集中,輪廓明顯則表示雞蛋新鮮。反之,若血點擴散則表示放有一段時間。
肉點的形成則來自母雞媽媽卵巢組織脫落,同樣也不存在安全問題!
肉點可能出現在蛋清中,顏色會比血點暗些。跟血點一樣只影響視覺上的感受,將其挑起即可。
小編告訴大家不要慌張,這些都是正常現象喔!
如下圖所示,左圖為血點,右圖為肉點,皆將其挑其即可!
其餘方法:漂浮測試,大小朋友一起來!
小編報你知:「會浮起的蛋是放太久的蛋!」
若在家中,這絕對是個非常適合小朋友的測試方法!
只要將雞蛋浸入水中,若能完全沉入水底便是最新鮮的蛋。若以垂直倒立的下沉則新鮮度次之。當雞蛋完全浮出水面時,代表氣室過大,雞蛋已經不建議吃囉!
大家也可以照光看看雞蛋的氣室是否放太久而變大~!😊
下方小編也幫大家整理了一些常見迷失。
當初小編蒐集資料時可是嚇了一大跳,怎麼都跟自己的觀念不一樣🤣
快來和我一起看看吧!
挑選迷思:
1.常見迷思: 蛋殼越紅,越營養?
不是! 營養程度的高低與蛋殼無關。
這是小編最震驚的迷思。
蛋殼的顏色其實來自於雞隻的基因與品種。所以蛋殼並不是越深越營養。
只是每個母雞媽媽的品種不一樣所導致。營養程度的高低其實白殼蛋與黃殼蛋是差不多的!
2.常見迷思: 蛋黃越紅,也越營養?
也不對!蛋黃越深不會越營養!
蛋黃的深淺來自於飼料的攝取。若雞隻飼料有較多胡蘿蔔素、葉黃素、玉米黃素,便會讓雞隻蛋黃顏色較深。但這並不絕對表示比較營養喔!且要注意若蛋黃呈現過於鮮豔的橘黃或其他不自然的顏色,要留意是否有人工染色的問題喔!
3.常見迷思: 雞蛋貴的好還便宜的好?
雞蛋的營養其實取決於雞隻的飼料供應與健康狀態。
農委會曾表示,白蛋的雞種生蛋速率高,是市場上的主流蛋雞。紅殼蛋之所以價錢較高,是因為雞種數量比白殼蛋少。加上吃的飼料較多成本較高,而台灣環境又導致產能較低,才使得紅殼蛋的售價偏高。
小編:
其實最關鍵的因素還是在母雞媽媽是否健康、是否快樂。
給予雞隻最舒適的環境生長,讓母雞媽媽充滿活力的四處奔跑,才是我們一心所追求的。
好啦!今天的介紹就到這邊!
敬請期待下一篇農場新知! 💕🐔 💕
記得加入會員,收到最新農場消息與新知~
參考自以下網站:
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style/blog/7152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91203000012-260405?chdtv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6037/348260
https://kmweb.coa.gov.tw/knowledge_view.php?id=105
http://www.ifuun.com/a2017511983942/